文苑擷英
【散文】傘骨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30     作者:郝建鵬     文章來源:華州分公司     瀏覽量:10   分享到:

image1.jpeg

梅雨季的雨總在清晨開始下。巷口的青石板上泛起水光時,老周的鐵皮三輪車就會碾過那些漣漪。車斗里橫七豎八插著長短傘骨,鐵質(zhì)傘尖在雨里閃著鈍光,像一片移動的金屬蘆葦蕩。

二十年前他跟著無錫老師傅學(xué)藝,那時傘骨還是竹制的。鋼片要順著竹紋削,傘面得用桐油浸過的棉布?,F(xiàn)在竹傘早絕了跡,連修傘用的彈簧片都換成不銹鋼的。他摸出鋁飯盒,底部碼著不同型號的傘骨,有新有舊,最底下壓著一截泛黃的竹片,邊緣磨得發(fā)亮。

十一點鐘,穿校服的女孩送來把斷骨傘。淺紫色傘面上印著卡通兔子,傘骨折在第三節(jié)。"能修成原來的樣子嗎?"她盯著老師傅布滿裂口的手指。他抽出根替換鋼骨,在砂紙上打磨接口,鐵屑簌簌落在圍裙兜里。"修好和新的差不多,就是分量會重些。"

巷子深處飄來飯香時,穿灰夾克的男人拎著公文包駐足。傘面撕裂成兩半,傘骨折了四根。"這傘貴著呢,進口貨。"男人用傘尖敲了敲三輪車擋板。老師傅摸出放大鏡查看傘柄標簽,"德國牌子,得用原裝配件。"他從鐵皮箱底層找出個塑封袋,標簽上的德文字母已經(jīng)褪色。

修到第三把傘時雨停了。老師傅摘下老花鏡,從保溫杯里倒出褐色的茶。茶水溫吞吞的,浮著幾片蜷曲的茶葉。五金店老板娘出來倒水,塑料盆在石板上濺起水花。"你兒子又寄新傘來了?"她瞥見三輪車后綁著的快遞箱。老周嗯了一聲,箱子里是十把折疊傘,黑灰藍三色,傘柄上印著某銀行l(wèi)ogo。

去年兒子把修傘攤的照片發(fā)到網(wǎng)上,說這是"即將消失的老手藝"。后來總有些舉相機的人來拍照,老師傅低頭修傘,聽見快門聲像春蠶啃食桑葉。有回記者問傳承問題,他指著攤位前的二維碼:"現(xiàn)在年輕人都掃碼付款。"

暮色漫上來時,最后一位顧客是穿絳紅毛衣的老太太。傘面是墨綠色尼龍布,八根傘骨斷了五根。"這傘跟我三十年了。"她摩挲著竹制傘柄,銅質(zhì)卡扣已經(jīng)發(fā)黑。老師傅換骨的手頓了頓,竹制傘骨早就不生產(chǎn)了。他從鋁盒底層抽出根舊竹骨,比對尺寸后開始削磨。竹屑揚起來,帶著淡淡的苦味。

快遞箱里的新傘他始終沒拆。車斗角落的搪瓷缸里,插著把傘骨全斷的舊竹傘,傘面補丁摞著補丁。那是他學(xué)徒時修壞的第一把傘,老師傅說:"斷骨能接,人心難續(xù)。"此刻巷口的風(fēng)掠過傘布,發(fā)出空洞的嗚咽,像誰在輕輕搖晃一樹枯枝。

夜雨又落下來時,鐵皮三輪車的鈴鐺在長巷里蕩開。傘骨相碰的叮當(dāng)聲漸漸融進雨幕,如同無數(shù)細微的金屬花朵,在潮濕的黑暗中次第綻放又凋零。